关于公开征求《黄山市人民政府 中国铁塔安徽省分公司共同推进黄山市“5G+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送审稿)》意见的公告
为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推进“5G+智慧城市”场景创新应用,培育5G技术创新及应用相关产业,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助力加快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与黄山城市特质相一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经黄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铁塔安徽省分公司友好协商,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集时间
2025年8月6日至9月6日。
二、征集渠道
1.信函方式:将书面意见邮寄至黄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化办公室(邮政编码:24500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黄山市人民政府 中国铁塔安徽省分公司共同推进黄山市“5G+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意见。
2.电邮方式:将书面意见发送至hsjxwxxb@163.com。
3.网站征集渠道:在网站征集正文底部“发布意见”版块中直接留言。
4.对匿名方式提出异议的不予受理。
三、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59-2320455;联系人:黄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化办公室王昊鹏。
四、意见征集正文
见附件1。
五、起草说明
见附件2。
附件1
黄山市人民政府 中国铁塔安徽省分公司
共同推进黄山市“5G+智慧城市”建设
合作协议
(送审稿)
二〇二五年 月
甲方:黄山市人民政府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天都大道1号
乙方: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开发区长宁社区服务中心复兴社区高塔路6号
为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推进“5G+智慧城市”场景创新应用,培育5G技术创新及应用相关产业,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推动黄山市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战略合作如下。
第一章 合作原则
第一条 双方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本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真诚合作、共谋发展。
第二条 双方坚持“平等、自愿、互利、诚信”原则,友好协商、互惠互利,共同履行本协议中所规定的各项条款。
第二章 合作目标
第三条 安徽铁塔加大黄山5G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到2028年,在黄山市全域5G网、全域视联网、全域新能源出行网、低空新领域“三全一新”方面累计投入约2.96亿元,保障黄山市5G通信能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构建“5G+智慧城市”标杆。
第三章 合作内容
第四条 双方全面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布局,统筹5G与算力设施协同布局,加快“全域5G网”建设,夯实城市发展底座。
1.规划引领。双方坚持5G网络基础设施的战略性地位,结合安徽省政府有关5G网络战略部署,持续加大5G网络设施建设力度, 满足黄山5G使用和未来网络发展需要,加快推动黄山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2.基站建设。甲乙双方协同实施“满格黄山”行动,通过共建共享补强弱信号区,乙方在协议期内新建基站380个(累计达4100座),投入约0.6亿元。
3.室分建设。乙方面向黄山市重点行业和重点民生领域,优化完善室内有线、无线基础网络覆盖。夯实交通、校园、医院、园区、大型场馆、景区以及商业综合体、电梯间、地下室等场景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行业共建共享,深度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智慧电梯等民生项目,预计2027年覆盖总面积达3000万平米。
4.基础设施共享。发挥乙方在黄山市约3700座遍及城乡的通信基站、机房、电源配套、动力环境监控系统、7*24小时维护服务等资源优势,甲方依法依规鼓励各投资主体利用乙方铁塔资源开展5G-A网络建设,鼓励其与数据算力、边缘计算相关政企单位的合作,将边缘网关产品分散布设在机房内,降低边缘基础设施运营成本。
5.加大通信设施保护。落实《安徽省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办法》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5G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规定。推进公共资源开放和降低5G基站用电成本,支持推进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交通枢纽、隧道等公共场所向电信设施提供者免费开放。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支持5G通信建设。
第五条 依托乙方铁塔资源全域覆盖优势,深化“全域视联网”建设。探索在生态环保、应急管理、农业水利等行业应用铁塔进行高位监测,甲方依法依规支持乙方在森林防火、国土监管、耕地保护、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美好乡村等场景应用AI技术提升治理水平。
第六条 深化双方在“全域新能源出行”领域合作,推动充电站、换电站、数据备电等新能源设施建设,推进智能充电设施智慧化管理,建成全市统一的低速电动车充电监管一张网。
第七条 乙方发挥“一基两高”优势(全域站址/稳定供能/智慧运维),共同推进融合通信、定位导航、监视监测、无人机机巢等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甲方支持推进“低空新领域”场景培育,依法依规支持乙方参与低空智联网建设投资。
第四章 推进机制
第八条 建立双方沟通协调机制,成立联合工作专班,依托黄山市通信发展办公室,承担推进落实协议的日常工作,协调解决5G网络及算力设施建设、维系和智慧城市应用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为“数字黄山”建设提供更高质量的5G基础网络。对久拖不决的疑难站址建设问题协调纳入市、县(区)两级政府督办事项。
第九条 通过相关程序确定的项目和事项,双方应主动加强沟通衔接,落实具体责任部门,研究解决合作中的相关事宜共同协调推进。
第十条 本协议为甲乙双方战略合作的框架性协议。甲乙双方在具体业务合作中,以本协议约定的内容为指导,商定具体合作项目,签署业务合作协议。业务合作协议与本协议不一致的,以业务合作协议为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共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
第十三条 双方承诺遵守本协议项下的约定,如果发生争议,通过友好协商方式加以解决。各方对本协议的内容负有保密义务,对外公布内容应经过联合审定。
第十四条 本合作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由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有效期5年,期满后另行商定。
第十五条 本《合作协议》中所涉合作内容,后续实施过程中若涉及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备案等事项,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依规实施。
甲方:黄山市人民政府 乙方: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2
关于《黄山市人民政府 中国铁塔安徽省分公司共同推进黄山市“5G+智慧城市”建设
合作协议》的起草说明
一、背景依据及起草过程
2016年11月,黄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铁塔安徽省分公司签订了《黄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铁塔安徽分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期四年,于2020年10月到期。2025年6月9日,市委书记丁纯与安徽铁塔党委书记、总经理戴海兵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围绕深化战略合作、助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并就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及开展下一步深度合作达成共识。
根据要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黄山铁塔于7月初起草《黄山市人民政府 中国铁塔安徽省分公司共同推进黄山市“5G+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于7月15日向各区县和有关市直部门征求意见,累计8家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气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黄山电信、黄山移动)提出修改意见8条,采纳或部分采纳意见8条
8月6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黄山铁塔就《合作协议》(征求意见稿)开展公开意见征集,通过官方网站、电子邮箱、电话、信函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二、主要内容
本次《合作协议》在前期协议支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新增5G应用视联网、新能源出行、低空经济等方面,《合作协议》提出“安徽铁塔加大黄山5G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到2028年,在黄山市全域5G网、全域视联网、全域新能源出行网、低空新领域‘三全一新’方面累计投入约2.96亿元,保障黄山市5G通信能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构建‘5G+智慧城市’标杆”的总体发展目标。
针对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四大建设任务举措,分别是:
(一)加快“全域5G网”建设
双方坚持5G网络基础设施的战略性地位,持续加大5G网络设施建设力度,安徽铁塔在协议期内新建通信铁塔380座(累计达4100座),投入约0.6亿元。面向黄山市重点行业和重点民生领域,优化完善室内有线、无线基础网络覆盖,预计2027年覆盖总面积达3000万平米。
(二)深化“全域视联网”建设
依托安徽铁塔资源全域覆盖优势,深化“全域视联网”建设。探索在生态环保、应急管理、农业水利等行业应用铁塔进行高位监测,在森林防火、国土监管、耕地保护、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美好乡村等场景应用AI技术提升治理水平。
(三)深化“全域新能源出行”合作
深化安徽铁塔与黄山市政府在“全域新能源出行”领域合作,推动充电站、换电站、数据备电等新能源设施建设,推进智能充电设施智慧化管理,建成全市统一的低速电动车充电监管一张网。
(四)推进“低空新领域”场景培育
安徽铁塔发挥“一基两高”优势(全域站址/稳定供能/智慧运维),共同推进融合通信、定位导航、监视监测、无人机机巢等低空基础设施建设,黄山市政府支持推进“低空新领域”场景培育,依法依规支持安徽铁塔参与低空智联网建设投资。
结果反馈
反馈时间:2025-09-06 16:14
2025年8月6日,我局就《黄山市人民政府 中国铁塔安徽省分公司共同推进黄山市“5G+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送审稿)》开展了意见征集,通过网站、电子邮箱、电话、信函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网站意见征集期间,我机关共收到意见建议0条。
2025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