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区:在更多领域实现争先领跑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2月6日,在安徽“新春第一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召开翌日,全市“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作风建设大会在屯召开。会议就如何完成好今年全市既定的目标任务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强调以作风提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即日起,本报开设“比发展 讲奉献 重实干”专栏,聚焦各地“真抓实干往前赶”的具体举措,报道各地在开创高质量发展生动局面上的做法、经验、成效。
本报讯 春节假期刚过,徽州区企业纷纷吹响复工复产的号角,至2月7日(正月初十),徽州经济开发区346家企业(规上120家)中,累计复工企业258家,复工率74.56%,其中规上企业复工97家,复工率80.83%。2025年,徽州区将坚决按照“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的工作要求,力争以“开门稳”和“开门红”的优异成绩,实现首季“开门红”、半年双过半、全年超预期。
聚焦工业上台阶,做到提速更增效。徽州区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3139”工业发展行动,向“链”借梯,建立“区长+链长”招商机制,开展七大产业链招商攻坚行动。推进技改升级和工业上楼,探索企业并购扩张,积极嵌入省市工业创新生态,加快“规上—高新—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上市企业”成长步伐。推进开发区调区扩区,新增工业用地1000亩,开工科创园二期、高分子材料产业园,建成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突出“亩均效益”导向,加快培育更多国字号的徽州工业领跑者。
聚焦产城人融合,做到宜居更宜业。徽州区将坚持以业建城、以城兴业,注重精明增长、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深化小微空间整治,全面清零棚改地块,加力盘活闲置楼盘,升级岩寺老街省级商文旅集聚区,创新运营全民健身中心,打造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三合一”新空间,落实高端服务业共同成长计划,做强外向型经济,推进“两业融合”,打造城东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创新区。
聚焦文旅增活力,做到出新更出彩。徽州区将落实“四个文旅”要求,推进“文旅+百业”,传承发展历史经典产业,实施徽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COD项目,布局“古徽州域名唯一传承地”展示空间,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正式运营大灵山并创建国家级度假区,持续焕新西溪南,打造临河入城第一村新场景,每周现场调度呈坎田园康养部落等重大文旅项目。提升文旅活动商业闭环机制,市场化打造“村晚、电竞、演艺、影视”徽州品牌。
聚焦乡村抓共富,做到强农更富民。徽州区将以工业思维抓农业,以产业思维抓运营,做强茶产业大脑、贡菊研究院,高质量运营绿色食品产业园,新增一批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数字农业工厂,实现“茶花蜜香”综合产值超120亿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标准建设蜀源等13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和中心村,推广“384”工作法,联动共富计划,力争走在全市前列。
聚焦民生增福祉,做到尽力更尽心。徽州区将坚持“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提升“家门口”的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常态开展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实施新一轮企业废气深度治理,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全域水系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做实“徽州解忧”善治品牌,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聚焦作风大建设,做到实干更争先。徽州区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激励全区上下当学习型干部、做研究型工作、善创造性落实。实施服务能力提升年行动,强化“三个思维”,精准办好企业“围墙外”的事,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深化“区领导+专班”服务,联动谋划储备和前期攻坚,加快推进144个重点项目。拿出超常规的状态干工作,善用破题性的思维抓改革,争取更多“0到1”的探索创新,实现更多领域的争先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