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黄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51号建议的答复
王景峰代表:
您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提升融资服务,缓解融资难题。
一是扩大信贷融资规模。开展“成长计划惠百企”专项行动,积极推广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2023年对接支持356户企业,授信54.5亿元,已用信31.2亿元。二是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建立重点项目投融资机制,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政银企对接会,2023年,全市举办银企对接会60场,对接企业超1000家,对接资金超300亿元。三是推动小贷续贷助企纾困。2023年小额贷款累计服务企业286户(次),放款7.98亿元;“过渡贷”产品持续发力,累计放款102笔金额3.86亿元。四是持续推行续贷过桥业务,配合无还本续贷和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共同为企业提供纾困解难服务,2023年市级续贷过桥资金累计服务企业496户,放款26.41亿元,同比增长23.2%,为企业节约成本超1100万元,合作银行数达到11家。五是强化担保增信支持。截至2023年底,市担保公司融资类担保贷款业务在保户数466户,在保余额12.64亿元(不含惠农安居贷),同比增长25.36%;担保放大倍数达到5.01倍,较年初提升0.99倍,高于同期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放大倍数(3.6倍),拨备覆盖率139.79%。2023年新增业务平均贷款利率4.08%,低于全市银行同期普惠贷款平均年化利率,平均化担保费率降至0.73%。实现“4321”政银担业务全市全覆盖,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积极服务小微企业;积极推进国担“总对总”接续和徽担“总对总”业务落地工作,持续扩大保函业务覆盖面,2023年新增履约保函业务、电子投标保函业务773笔,为企业节省周转资金1.34亿元。
二、推进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一是实施“徽动全球”万企百团出海行动。抓好境外市场直接拓展,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展会,鼓励企业结合自身需求走出去。重点抓好广交会参展成交工作,做好企业参展培训和指导。二是促进贸易与产业互利双强。推动休宁国家和歙县省级茶叶外贸转型基地建设,引进外地实力茶商,合力提高茶叶出口规模和附加值。打造徽州区和歙县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拉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出口规模。加强汽摩配产业扶持引导,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带动效应,扩大出口份额。三是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实施全方位摸排辖区制造业企业的销售渠道,开展省、市、县三级外贸政策业务培训,建立进出口潜力企业清单,加强帮扶指导企业自营开展出口。四是提升企业签证便利化。实现证书申领“秒级审核,即时打印”,2023年累计签发3609份,同比增加10.71%,签证金额10.75亿元,同比下降6.95%;协助企业解决企业通关、商品归类、规范申报等方面的疑难问题15个。设立工作专岗,为进口时尚未办理原产地证书的进口货物实施快速通关。五是组织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组织100余家企业参加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各项活动,我市对接客商342人,列入制造业大会省调度签约项目20个,投资总额41.3亿元,合同引资40.9亿元。六是配合落实“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对进出合肥港、芜湖港、蚌埠港、安庆港和马鞍山港的合法装载ETC 套装集装箱运输车辆及服务合肥国际陆港中欧、中亚班列的合法装载ETC 套装集装箱运输车辆在规定的收费站点通行,给予省内高速公路实际通行费五折优惠;对安徽交通卡ETC 套装货运车辆,给予省内高速公路实际通行费八五折优惠。
三、转变发展方式,低碳绿色发展。一是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坚持以工业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化转型升级,围绕汽车电子及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和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加快构建我市绿色工厂、产品、园区、供应链“四位一体”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在工业领域形成一批示范典型。推动企业开展绿色产品装备供给生产线建设和绿色产品装备应用的工程化集成改造,促进工业重点领域的绿色制造,对企业在软硬件方面的绿色提升给予奖补支持。二是全面推进落后工艺退出。对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指导目录,开展对辖区内高耗能行业基本情况摸排,全面推进落后工艺、技术及装备退出工作,鼓励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推进产业机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是充分发挥绿色典型的示范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绿色工厂;鼓励企业开发提高绿色生产水平,积极申报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引导企业节水改造,减少生产用水和污水排放。截至目前,我市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安徽省绿色工厂23家;累计完成18家企业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完成43家企业市级节水型企业评审认定工作。四是多措并举促进节能降碳。组织行业重点企业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指导企业提升节能管理水平,争创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抓好节能监察和诊断服务,近年来完成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任务企业13家次,开展公益性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企业84户。鼓励引导企业实施节能环保重点改造项目,截至目前,我市共计8项先进技术、41个重点项目、1户服务公司、4户节能环保优质生产企业、6个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入选全省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推介目录。
四、政策资金加码,扶持民企加速。一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等政策,2023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7.5亿元;2023年共计616家企业享受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缓缴金额达7924.12万元;全年为7000余家企业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9538.15万元;完成工伤浮动费率调整,涉及全市7851家单位,减少工伤保险征收费用1300万。二是强化用地保障。提升亩均效益,修订评价办法2.0版,将社会贡献亩均税分基准值由12万元/亩提升为15万元/亩;2023年共开展“亩均英雄贷”对接活动8场,57户企业现场签约贷款金额17.3亿元。加大开发区标准地及全市服务业用地推广力度,2023年全市开发区“标准地”出让地块43宗、出让面积1530.06亩,“标准地”出让地块和面积均占全市开发区产业用地的100%。三是持续规范供水供电供气行业收费。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行业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展行业收费自律承诺行动,组织20余家辖内水电气经营企业签订《规范收费承诺书》;规范水电气价格公示,统一制定水电气价格公示表,通过政府网站等多种渠道规范公示水电气价格信息、优惠政策并定期更新。出台《黄山市电力接入工程“零投资”实施细则(2023)版》,进一步落实电力外线工程“零投资”,截至2023年底,7个项目已执行红线外电力接入工程“零投资”政策,累计减少企业投资金额1638万元。四是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持续推进“科技副总”工作,2023年新选聘“科技副总”10名,累计17名,帮助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7项,为企业引进合作项目4项,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11项,累计经济效益超过6000万元。开展市级横向研究课题备案,支持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积极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促进“两类人才”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用工服务,搭建线上线下岗位对接平台,常态化举办“2+N”招聘会,持续开展各项招聘服务专项活动。2023年全市线上发布97场网络招聘会,共提供2.04万个(次)职位;线下举办招聘会2799场,组织35008家(次)企业提供73.85万个(次)岗位,达成初步意向5.46万人。
五、强化创新引领,增强发展后劲。一是“科创徽州”加快建设,全面完成无研发活动或研发机构规上制造业企业“两清零”。2023年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6.3%、居全省第4位。二是积极对上争取科技计划项目,2023年共有6个省科技计划项目获扶持金额达360万元;锦峰实业、毛峰茶业集团获2023年度省同心科创工程项目立项。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订“鲲鹏计划”协议,与浙江大学达成新一轮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合作;祁门县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技术转移(创新)中心。四是深入开展“海聚英才•揭榜挂帅”工作,2023年支持立项9个项目,破解新材料等产业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瓶颈;电子封装材料双环戊二烯酚型特种环氧树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作为十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在第二届中国(安徽)科交会开幕式上集中签约,9项科技成果亮相主展区。五是建成上线黄山市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平台集聚各类数字化服务商和工业生产要素资源,截至2023年底,汇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44家,312家企业已完成注册使用,为100余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咨询。2023年联合羚羊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活动,向全市687户企业发放软件服务包,使用软件服务包企业626家。建立黄山市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并动态更新,2023年首批征集各类服务商21家;并举办数字化政策集中宣讲会等多场对接活动。
六、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常态化解决企业反映问题工作机制。推深做实千名干部驻企(项目)服务工程,2023年选派1163名驻企服务专员“一对一”包保联系重点企业(项目);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全年走访基层商会、企业300 余次,主动倾听企业诉求、靠前精准服务。二是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绿色通道”。2023年召开全市企业家“新安茶会”15场次,顶格化倾听民营企业心声,办结企业各类问题120个;组织“提效能、优环境、促发展”“企业直通车”等活动,实行“对企业说‘不’事项”提级管理。三是提升企业参政议政水平。充分运用“两会”平台,组织企业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取参政议政的切入点,深入调查研究,2023年积极提交议案、提案、社情民意等20 余篇。四是持续开展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2023年颁发实施《黄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先后9 次组织召开“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分析评议和部署会,撰写季度分析报告。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从社会各界人士中公开选聘126名“营商环境体验官”。五是提升为企服务效能。推进惠企政策直达直享和在线办理,2023年全年,“免申即享”服务平台共上线政策文件249个,颗粒化奖补项目698项,累计兑现奖补资金7849.4万元,惠及企业995家。深入推进“一类事一次办”,打造“五即五省心”应用场景,42个项目通过场景流程实现“拿地即开工”;设立“假日办”窗口,上线黄山市自助一体化平台,区县级以上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全覆盖,着力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主动作为,继续做好惠企政策研究,积极探索服务民营经济市场发展有效形式,用足用活各项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持保障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优营商环境,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黄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235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