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11341000798121388U/202507-00009 信息分类: 办理答复情况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日期: 2025-07-09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关于对政协黄山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12号提案的答复

作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5-07-09 09:51 信息来源:黄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阅读次数:

                     签发人:汪岩

胡曙光委员:

您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促进“徽作工艺”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塑造传统工艺品牌。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塑造传统工艺品牌。一是持续贯彻落实“迎客松英才计划”,鼓励“徽作工艺”人才参与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并出台《黄山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充分发挥技能领军人才在技术创新、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助推“徽作”技艺传承可持续发展。二是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产业集群。成功打造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交流展示等品牌活动,歙县徽州古城非遗夜市、屯溪黎阳IN巷非遗购物节已成为区域知名旅游品牌。黄山高新区徽文化产业园徽艺小镇累计引进39位省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涵盖歙砚、徽笔、剪纸等30余项非遗项目。

二、关于进一步优化传统手工艺人的从业环境。

持续优化传统手工艺人从业环境,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手工艺者参加“徽作工艺”相关工种的就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补贴。支持企业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按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近年来,我市已开展工艺品雕刻工等职业技能培训班9期,培训118人次,发放补贴21.8万元。二是强化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职业技能竞赛选拔优秀人才,激发年轻手工艺人的学习积极性。2024年,我市选手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全市已有工艺品雕刻工技能人才225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0人,占比88.9%;高级工艺美术师176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20人;技能大师工作室114家,工艺品雕刻工相关工作室占比38%。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8人获江淮杰出工匠称号。

三、关于鼓励传统工艺走创新之路。

鼓励企业开展技艺研究与创新实践指导徽作工艺相关企业和传承人及时将品牌名称、标识等进行商标注册,对于徽作工艺中独特的制作技术、工具等申请专利保护,加强“徽作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新发展,促进业态升级。目前我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6件,位居全省第一,徽墨、歙砚位列其中。《地理标志产品 徽墨》《地理标志产品 歙砚》省级地方标准已完成初稿,现在网上公示征求社会意见,计划今年内完成标准的发布工作。通过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的制订,严格控制生产流程,确保徽墨、歙砚等徽作工艺产品符合品牌标准和质量要求,传承传统工艺的精髓,保持产品的高品质。

四、关于走文旅融合之路延伸传统工艺产业链。

近年来,我市积极通过文旅融合推动传统工艺产业链延伸,取得显著成效。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歙砚、徽墨等产品入选2025年“多彩四季”安徽非遗嘉年华活动发布的“非遗好物”榜单;组织企业参加“大黄山”文创大赛,获13项荣誉,金奖数量和获奖总数均居全省第一。其中,“大鱼神灯”主题文创店开发的“锦小鲤”鱼灯IP系列产品达100余件;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融合徽州鱼灯元素推出的徽墨产品,自今年2月上市以来销售近千件。在研学产品矩阵建设方面,依托徽墨等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联合科协、妇联等部门,打造“精品研学 + 科普教育 + 文化体验”产品矩阵,推出6项研学产品、3条科普线路和10条精品线路。其中,“人地共和谐,古村续新篇”——生态文明背景下安徽宏村研学旅游课程荣获2024年全省研学旅游课程设计大赛个人组一等奖。

五、发挥院校学科专业优势,大力培养后备人才。

一是鼓励职业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加快培养技能人才。目前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安徽省行知学校开设民间传统工艺、工艺美术、古建筑修缮等专业,休宁徽匠学校开设木业产品加工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传统工艺专业人才。是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黄山高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获首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安徽省行知学校徽派古建产业学院获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共同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三是实施研培工程,依托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举办名优茶、文房四宝等专题研培班10余期,培训传承人群200余人次,有效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四是搭建交流平台,依托故宫博物院驻黄山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系列讲座、精品联展及主题对话活动,拓宽传承人交流与学习空间,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聚焦人才培养、加快产学研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力推进“徽作工艺”高质量发展。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2355862

                               2025年617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