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黄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154号建议的答复
姚俊代表:
您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政策引导。为进一步聚焦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更好地发挥专项资金引导激励和撬动作用,市政府整合工信、科技、发改等部门政策,制定出台了《黄山市促进工业转型发展若干政策》。遵循引导性、撬动性、整体性、目标性等原则,按照以财政、国企资金“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大投资”,以及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的要求,对第二产业涉企资金进行“结构性重整”,《政策》重点围绕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政策、工业经济发展重点工作、明确程序责任等方面,进一步调整补助方式、新增补助条款、扩大补助内容,整合各部门政策设置“支持金融协同放大、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科技创新、支持品牌建设、支持素质提升”五大类别,共39条,支持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抓好政策落实。积极对上争取国家、省关于设备更新系列政策,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更新改造落后低效设备,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2024年,成功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4个,总投资1.94亿元,支持资金达0.25亿元,项目实施后,累计更新淘汰设备超100台,有效推动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2025年,在国家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引领下,我市对上申报工业领域、电子信息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增加到8个,总投资6.6亿元,拟争取资金0.45亿元,项目实施后,预计可更新淘汰设备超400台。
(三)强化科技创新。2024年,黄山市工业领域创新研发指标共4项,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数量占总企业的比重”为52.2%,居全省第3位;“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量占总企业的比重”62%,居全省第4位;“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45.9%,居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2.0%、居全省第4位。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资源,打造关键共性技术应用、技术方案研发供给综合服务平台。累计认定省企业技术中心54家(含国家级1家)、省工业设计中心18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6家;推荐联固新材料等4家企业申报2025年省企业技术中心。毛峰茶业等5户企业的7个产品被认定为2025年第一批省新产品(累计107个);卓朴智能“高性能智能化 SED855/SE855立式加工中心”被认定为省第一批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全省共30个);同兮生物等5户企业5个产品被认定为2025年省首批次新材料(累计12个)。推荐工业泵、富田精工2户企业申报2025年省第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累计40个);推荐罗米测控“罗米IoTedgeDB边缘时序数据库软件V1.0”申报2025年省第一批首版次软件(累计4个)。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一)抓好政策落实。制定《黄山市促进工业转型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组织企业开展政策申报,提高扶持企业政策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聚焦重点、精准帮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促进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跟踪评价。对已申报的设备更新项目,持续跟踪项目评审情况,同时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项目早谋划、早准备,争取成功获得中央资金支持,助力我市中小企业实施设备更新。
(三)强化科产协同创新。推进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机构全覆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成果全覆盖。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赋能提升工程,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新增省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3家以上,培育一批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围绕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竞争力强的产业,实施打造工业精品矩阵行动,加快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不断提升工业精品矩阵的品牌影响力。加大省“三首”产品、新产品和安徽工业精品培育力度,积极申报省标志性产品。力争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纳入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质扩面增量。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黄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0559-235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