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11341000798121388U/202507-00029 信息分类: 办理答复情况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日期: 2025-07-15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关于对黄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155号建议的答复

作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5-07-15 16:55 信息来源:黄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阅读次数:


杨志萍代表:

您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打造“单项冠军”,助力创新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度重视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引导企业坚定不移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梯度化培育优质企业群体,促进专精特新企业群体不断壮大。2024年,新远科技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谷捷股份和泰达新材料2家企业纳入2024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2024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3家。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7家。

二、主要措施

1、推进梯度培育,加快数字赋能。一是贯彻实施《安徽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坚持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坚持分层分类分级指导,坚持动态管理和精准服务。建立后备企业培育库,目前纳入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库企业16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企业6家。二是积极推动企业智改数转,根据企业规模、企业类型、发展阶段的不同,采取“点、线、面、体”结合的方式分类施策,“点”上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线”上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面”上通过“一区一业一样板”推动区域数字化,“体”上完善数字化的支撑保障和体系建设。三是建成黄山市5G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黄山市5G工业互联网企业服务中心,组建黄山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征集首批服务商21家,全市工业互联网服务专员60余人,开展数字化转型集中对接和上门咨询服务,累计培训数字化人才1800余人次。

2、加大创新投入,鼓励成果转化。一是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鼓励战新、高技术企业做大做强。2024年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2家、在库企业累计达到 20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8%;新增高技术制造业企业10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累计达446家,同比增长15.84%;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20家,同比增长22.3%;昌辉汽车、新诺精工成为安徽省科技领军培育企业。二是持续开展规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活动、无研发机构“两清零”行动,2023年以来,已圆满完成17家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6家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清零工作,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2.2%,居全省第三,研发活动覆盖率62.0%,居全省第四。出台新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探索创新券的推广应用,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三是2024年全市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76.52亿元,登记科技成果88项,同比增长60%。开展两场“双创汇”活动,高校路演13项科技成果,发布8个技术需求,10个项目现场签约。组织10余家企业赴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参加“长三角高校院所行”活动。2024年达成校企合作金额超9000万元,同比增长超70%。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24年我市共备案省级“科技副总”15名,累计选派27名市级科技副总,解决企业技术难题40余项,协助企业引进科技人才20余名,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超3.3亿,协助申请各类专利及软著70余项;累计实施市级“揭榜挂帅”项目25项,带动社会投资近1.6亿元。

3、强化政策激励,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大力推行“以赛促培”“以赛促训”,我市2名选手获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1金1铜,在全省独占鳌头,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获奖选手通过人才引进方式留黄工作。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黄山“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征集项目515个,签约项目55个,协议投资额71.8亿元。二是强化高校毕业生招引,面向30所全国重点高校开展人才专项招聘,赴安师大、皖南医学院等“送考进高校”7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20名。持续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系列活动,创新打造“生临企境”活动品牌。三是全面摸排外来常住人口中的高层次人才,梳理并建立超400人的“新黄山人”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建立1100余人的黄山籍旅外专家人才库,健全跟踪服务机制,落实联系包保制度,通过常态化沟通联络与重点时段精准对接相结合,为旅外人才服务家乡建设搭建平台;用好黄山学院280余名博士资源,遴选在校博士组建博士服务团20个,通过需求对接、技术咨询、项目合作、就业实习等形式,搭建人才、企业双向选择平台。

4.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品牌建设。一是夯实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开展 “知识产权入园惠企” 专项活动。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及培育企业,配备一名合格的知识产权专员,组织知识产权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走访,了解企业在知识产权设计、保护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定期发布知识产权政策解读、典型案例、维权指南等内容,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二是制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培育计划,明确培育目标和任务。积极引导和鼓励本地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律师事务所拓展业务范围,向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领域延伸。建立机构评价机制,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服务机构的资质审核、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评估,信用评价,对服务不规范、信誉不良的机构进行整改或淘汰。三是组织品牌管理专家为企业提供品牌战略规划、品牌定位、品牌传播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品牌管理体系。引入专业的品牌评价机构,对专精特新企业及培育企业的品牌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和量化分析。加强与公安、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大对侵犯企业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举报投诉机制,及时受理和处理企业的侵权投诉案件,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环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贯彻落实《黄山市促进工业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推动实施跨部门产业资金,提高扶持企业政策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聚焦重点、精准帮扶,对创新平台、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奖励,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积极推荐优质企业申报国家、省各类荣誉认定及专项资金扶持,不断夯实企业软实力。力争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新增纳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企业2家。

2、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积极开展科技企业双招双引,注重从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聚焦优化创新生态,针对制造业企业研发能力薄弱、创新需求不足等问题,开展研发能力诊断与需求摸排,引导企业提前布局研发场景,明确重点企业培育节点。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培训力度,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学研合作,常态化开展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征集发布,适时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力促需求与成果有效适配。积极推行“科技副总”校企合作机制,促成更多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

3、强化人才要素供给。聚焦产业发展需要,借鉴省市工作经验,对“迎客松英才计划”和产业专项引育政策进行修订完善。结合全市人才需求特点,按照分层分类、可比可评、通道清晰的原则,建立并严格执行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多元评价体系。探索特殊人才认定办法,破“四唯”、立“新标”,进一步强化人才贡献度标准,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集聚更多实用管用优秀人才。围绕“新黄山人”,建立“新黄山人”人才专家库,将新黄山人中的高层次人才纳入协会服务管理,积极引导协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旅外黄山籍高层次人才专家库,搭建合作平台,做好服务保障,完善人才有效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吸引更多旅外专家人才服务家乡发展。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黄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2355868